环境健康生物学机制与归因:采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与人群队列,并整合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尤其是新污染物诱发的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失衡及其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表观遗传变化),开发相应生物标志物。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评估污染物暴露量与特定健康结果之间的关联,使用统计方法排除混杂因素精准描绘剂量-反应曲线,建立暴露剂量-效应关联,界定污染物的安全值,为环境标准和法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新污染物等复合暴露的健康危害:针对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抗生素等)复合污染严重的现状,研究复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探索传统与新污染物复合污染的叠加、协同或拮抗作用评价多种污染物低剂量复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和健康风险,结合环境/生物样品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复合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内在联系,研究复合污染物从环境介质到人体内暴露的迁移转化规律,阐明复合污染物对人体的致病机理。